软件开发七个阶段(软件开发过程一般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

软件开发 282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软件开发七个阶段,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一般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软件生命周期七个阶段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软件开发七个阶段,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一般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软件生命周期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假想阶段

在本阶段需要反复验证这个假想的可行性,成本,收益;如果行业内已有类似的可参考的软件那么就会简单一些,如果没有就只能利用一些模拟和预测的方法来帮忙了。在假想确定要实施的时候一定要组织一次启动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由总裁级别的领导宣布这个项目的正式启动;目的就是给大家一个前进的方向和希望各方通力合作。

第二阶段:需求开发阶段

软件的5个特性中的易用性在本阶段要重点考虑。本阶段可能是争议最多的阶段,对于同一种业务功能需求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会有一套详细的软件功能描述,不同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成本一定是不一样的,易用性也会不一样。如果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一定是易用性越好越满意,但是站在信息部门的角度如果成本超出了预算就不得不追加预算,如果不能批准就不得不和业务部门反复探讨协商了。信息部门各个方面的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参与到这个阶段的讨论中,如果在某个方面的成本超出了预算一定要及时提出,包括开发方面,测试方面,硬件方面。通常见一些公司只有一个项目经理或者销售人员代表信息部门参与到这个阶段的讨论中,接受了很多成本远超出预算的业务需求,殊不知这一个人怎能精通各个方面,怎能准确地计算出成本。不知这些公司的上层领导们是怎样想的。如果是一个乙方公司这样不专业的做法通常的结果就是亏本买卖,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断压榨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国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很普遍。作为一个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真希望这种现象会尽快好转,多给技术人员一些尊重和成长的机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通常在这个阶段一线的技术人员不会参与进来,对于参与的技术人员负责人要求比较高,他要熟悉公司的现有技术架构,使用或者复用时的成本;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公司财务部门,预算部门,采购部门的工作流程比较熟悉;所有的素质要求都是为了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开篇提到的那个三角形标示出来的三个要素和高质量的标准。

站在整个项目的负责人的角度看平衡各方利害通常是很有挑战性的任务,作者曾经参加过竞越公司开办的一门叫做思维技术的课程,其中提到过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中选出最适合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的方法论。作者认为完全可以把这个方法论使用在本阶段争议比较多的焦点上。

如果本阶段没有争议是不正常的现象,本阶段的争议越多后面阶段的争议相对就少,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看成功率就相对高,总成本就相对低。

第三阶段:设计阶段

在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得足够充分之后本阶段的工作才更加有意义和价值。本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承上启下。

软件方面:作者主张需求开发阶段参与的技术负责人,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实现阶段的负责人,以及软件在运行期间的第三层运维支持负责人是同一个人。这四个负责人可以分开,但是要保证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能够充分理解上一个阶段负责人的工作输出的想法并且是认可的。如果四个责任人分开会面临以下几个管理问题:

1.由于上一个阶段的负责人并不继续向下负责,所以可能出现不认真或者输出结果不达标的问题;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以至于问题一直留到最后解决,甚至于无法解决,成本高到远远超出预算。

2.知识传递的问题,如果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不能理解上一个阶段的负责人的理念,那么就需要两位负责人在一起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但是如果两位负责人不能达成共识又会引起另外的问题。

但是如果四个负责人都是同一个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对于一个大项目来说一个人无法胜任。在这里作者必须声明作者是个敏捷开发主义者,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发布一次版本,测试通过就上线运行。这样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也就是把在开篇提到的那个三角形中的范围因素设定为正好适合一个负责人能够胜任的界限。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不言而喻,项目成功率高,风险度低,也可以尽快实现软件的价值-为业务服务。也许还有人会质疑如果每一次发布的版本的新增功能太少,在架构设计方面可能会有偏差,会需要不断重新设计架构。作者一直以来的理解是软件的架构和软件的源代码是可以分开考虑的。举个形象的例子就是架构和源代码的关系就像书架和书的关系,可以在开始就准备一个大书架,然后一本一本添加书籍,很长时间都不需要换书架。如果开始准备的是一个小书架,书籍很快就会把书架填满,这时一个小书架就不够用了,解决办法可以增加一个小书架,也可以换成一个大书架。增加一个小书架就相当于增加一个子系统,换成一个大书架就相当于重新设计架构,然后增加新的模块。但是作者不能确定在开始是用一个小书架好还是用一个大书架好,如果一定要给一个观点,作者主张把书架设计成可以由一个人就能够灵活添加或者减少书架体积的模式。这时架构设计们的价值就明显地展示出来了。放书的工作就相对简单多了。

硬件方面和测试方面的道理应该是类似的。

第四阶段:实现阶段

有了质量标准,有了设计方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加工实现了。在实现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质量是否达标,是否是按照设计方案来实现的。如果这个阶段的负责人是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和将来的第三层运维支持负责人,那么这两项检查工作会很顺利。软件方面一定要有一个源代码管理工具。硬件方面一定要有一个配置管理工具。

第五阶段:质量检查阶段

实现阶段的质量检查属于内检,本阶段的质量检查属于外检,换成专业的质量检查人员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看是否能够达到质量标准。作者主张需求开发阶段参与的技术负责人,设计阶段的负责人,质量检查阶段的负责人和运维期间的重复质量检查负责人都由同一个人来担当。

本阶段还面临一个管理问题就是质量检查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所以缺陷管理工具和完善的质量报告是很必要的。对于软件上线运行后出现的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如果是一个未发现的软件缺陷,如果一定要有惩罚措施,作者主张开发方面负责承担60%的责任,质量检查方面负责40%的责任。作者不主张奖惩措施,主张主人翁精神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功与过实在是难以划定清楚,必然会引起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但是让大家明白公司业绩好了,奖金就会多,福利就会提升以及公司存在个人的工作就会存在这样的道理却很容易。但是主人翁精神的培养是个太过高级的话题,超出了作者的工作经历所覆盖的范围,只是有一点深刻体会就是公司要给予员工家的感觉,只要是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那么公司就没有抛弃这位家人的理由,每年工资的提升至少不少于通货膨胀率。作者认为这样的家人应该会有比较强的主人翁精神的。

第六阶段:部署阶段

这个阶段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作者能够提到的几点就是:

1.本阶段可以使用自动化部署工具。

2.可以把软件的部署分为应用程序层和数据库层。

3.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服务器和域管理,应用程序到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一定要使用集成身份验证。

4.应用程序池的账号一定要使用服务账号,密码要使用密码管理工具。

5.服务账号只能用在应用程序池用来连接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不能远程登录服务器和使用在连接数据库的客户端软件上。

6.如果不是域管理能够做到的,那么所有的密码都应该使用加密功能。

软件开发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软件开发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与需求放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2、需求分析: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性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的好,将为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同样软件需求也是在软件爱你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定制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正常进行。

3、软件设计:此阶段中偶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还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程序编码: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化为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定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5、软件测试:在软件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严密的测试,一发现软件在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软件开发过程一般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6个阶段:计划、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程序编制、调试、运行和维护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三个阶段:

软件定义阶段

制定计划:确定总目标;可行性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制定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对待开发软件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定义。

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部分 

软件实现: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

软件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基础上检验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

软件运行维护阶段

软件投入运行,并在使用中不断地维护,进行必要的扩充和删改。

关于软件开发七个阶段和软件开发过程一般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